期數:第021期 出刊日:201706

NEWS 10 TOP

文/營養師 林妤倩

1.兒童天天1杯含糖飲料,小心脂肪肝也會上身
   (2017年02月17日/自由時報/新聞內容擷取) 11歲女童「小欣(化名)」在小三時,體重快速增加,家長以為是在發育,之後長高就不會顯胖了,直到學校健檢,才發現她的肝指數已飆升至正常值的3倍,肝臟脂肪含量超過30%,已經是中度脂肪肝。醫師問診後得知,原來「小欣」每天至少喝一杯含糖飲料,加上缺乏運動惹的禍。
按編 兒童每日攝取大量的精緻糖(超過總熱量60%),除了會影響小朋友的學習發展外,對兒童的學習、記憶及情緒也是會有影響,因此提供兒童健康的營養知識及良好的飲食習慣,才能養出聰明健康的小孩。

2. 每天保持足部乾淨清潔,有「腳」真幸福
   (2017年2月20日/健康醫療網/新聞內容擷取)一名罹患糖尿病多年的患者,右下肢大拇指不小心受傷感染,因不覺得疼痛便自行抹藥處理,沒想到傷口感染加劇,就醫時已演變成敗血症必須立即截肢;基隆市七堵區衛生所指出,糖尿病患者常因足部問題引起慢性併發症,甚至因此住院治療,尤其若患者出現神經病變、血管阻塞等病症,造成感染,這時恐使足部發生潰瘍,發生周邊血管阻塞,嚴重恐造成壞疽。
按編由於糖尿病患者足部的血液循環及神經系統受損,導致血液流通減慢和腳部對痛楚不敏感,造成足部易有傷口及組織壞死; 良好的血糖控制及適當的護足部照護,有助於保護足部,避免造成更大的傷害。

3. 「成人預防保健服務」讓您預防勝於治療
   (2017年2月20日/中央通訊社/新聞內容擷取)衛福部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長賈淑麗今天表示,不少民眾花大錢到健檢中心、醫療院所做健康檢查,但很多人不知道,其實政府提供很多健康、癌症篩檢,最早從30歲起就能做。慢性病、三高等問題是健康殺手,賈淑麗說,國健署提供「成人預防保健服務」,一次篩檢血壓、血糖、血脂、腎功能、肝功能及健康體重等6大健康問題,只要年滿40歲,每3年就能免費做1次,65歲以上更是每年都能免費做1次,內容換算成自費健檢,足足超過千元以上。
按編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,儘早做處理,不要因生活忙錄而延誤健檢就醫。只要您願意花點時間,幫助自己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,讓自己及家人能夠活的更放心。詳細資料可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網站查詢。

4. 臉部肌膚健康 7大步骤不可少
   (2017年2月15日/ bnt新聞訊/新聞內容擷取)不要覺得管理皮膚是一件很難的事情,皮膚的好壞不是由是否用了昂貴化妝品、有沒有接受過美容院管理決定的。它取決於護理的誠意與用心。做好這一點,即便沒有特殊的管理,也能擁有健康皮膚。建議1.一起床就要洗臉。2. 不用毛巾搓揉臉。3.塗抹補充化妝水及乳液。4.平時不要碰臉。5.睡覺前洗頭。6.經常清洗枕套。
按編每日進行正確的臉部清潔,定期更換寢具,適時使用保養品,有任何問題,尋求醫療的協助,您也會有張健康動人的面容。

5. 給寶寶均衡的飲食,增強免疫不困難﹗
   (2017年2月7日/健康醫療網/新聞內容擷取)母乳好吸收而且富含各種營養素與抗體,可以增強嬰兒抵抗力,並降低過敏疾病的產生,是寶寶最天然、最好的營養品。維生素D除了可幫助體內鈣質的吸收、協助骨頭生長,預防佝僂病,在先天性的免疫上也非常重要,可以減少感染機率。幫寶寶準備食物需均衡攝取比例適當的五大類食物,包含蛋白質、醣類、脂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,各年齡層所需要營養與量不同,家長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「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」,並選擇當地、當季的新鮮食材,與容易處理、無農藥汙染的蔬果。
按編從懷孕到出生,寶寶的健康狀況一直是每一位媽媽所關心的議題,不誤信偏方,透過天然的母乳及後天的飲食做加強,這樣吃,寶寶才有好的免疫力。

6.植物奶油健康嗎?正確解答在這裡
   (2017年2月7日/健康醫療網/新聞內容擷取)一般人聽到「植物奶油」,大多以為這種奶油比較健康,事實不見得如此。衛生福利部於2017年2月6日公告「市售奶油、乳脂、人造奶油與脂肪抹醬之品名及標示規定」,公告規定,若奶油以食用油脂製作而成,且油脂量達80%以上,品名應標示為「人造奶油」,油脂含量沒有達80%,則品名要稱為「脂肪抹醬」,都不能再稱為「植物奶油」、「植物性奶油」。
按編植物性奶油係以植物油氫化製成,額外添加不同顏色的色素、香料、安定劑、乳化劑及抗氧化劑等添加物。在製作過程中易產生反式脂肪,屬於飽和脂肪,此種脂肪容易罹患中風、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。一般將其應用於丹麥麵包、可頌麵包等多層次的鬆餅麵團內。在選用食物時,應避免食用此類食物。

7. 牙齒保健不馬虎,快樂輕鬆吃美食
   (2017年2月7日/優活健康網/新聞內容擷取)一位80歲陳老先生,因為假牙摔壞無法使用,醫師問診後,發現陳老先生最近曾因嚴重低血糖住院治療,且出院後血糖控制仍然不穩定,因此建議做假牙比植牙好。跟家屬說明假牙費用及治療計畫後,安排回診繼續治療。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,65歲以上民眾平均缺14.8顆牙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,植牙或活動假牙治療常困擾著缺牙民眾。衛福部苗栗醫院牙科醫師郭佳維表示:65歲以上老人,每4名就有1人是全口無牙,62%老人有裝假牙,但只有9%老人半年定期到診所洗牙,近50%老人是為了做假牙才看牙醫。
按編牙齒健康對生活有很大的影響,牙齒不好會影響食物消化吸收,造成營養不良、牙齦及腸胃道退化,間接讓各種慢性疾病影響全身健康。除了定期做檢查外,若有合併慢性疾病之患者,不論是植牙或做假牙的,都需與醫師討論才能為牙齒找到最安全、健康的保存。

8. 快快樂樂出門,平平安安回家
   (2017年1月31日/健康醫療網/新聞內容擷取)出國前應先暸解當地疫情,如需使用瘧疾預防藥物或接種疫苗,應於出發前4週先到旅遊醫學門診合約醫院尋求旅遊醫療諮詢。疾管署提醒,民眾旅遊期間,請遵循「勤洗手、吃熟食、喝瓶裝水」、「落實防蚊措施」及「不接觸禽鳥、犬貓及野生動物」等基本預防措施。如出現發燒、腹瀉、出疹、咳嗽等疑似傳染病症狀,請於入境時主動告知檢疫人員,以即時獲得適切照護處置。返國後21天內出現不適,應儘速就醫,並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旅遊史。
按編 有慢性疾病之患者,可於出國前與該科醫生及其醫療團隊做討論,針對相關疾病之注意事項做準備,因應各種突發狀況,不要因您的疾病而影響您的旅行意願;有萬全的準備,出門旅行不再是夢想。

9. 走出家門,預防失能
   (2017年2月5日/自由時報/新聞內容擷取)人口老化已是全球趨勢,如何能「成功老化」儼然成為許多銀髮族關心的議題。畢竟平均壽命雖逐年增加,但邁入老年後若處於失能的狀態,除自己難過外,往往也造成家人的負擔。在「美國老人病學期刊」的報告指出,有規律從事活動者其身心健康狀況明顯較佳,活得也較久,特別是在「顧腦」的部分幫助很大;任何社交活動都有助於降低女性長者失能的風險,而男性長者似乎是參加興趣性(如工藝、桌遊或運動等)社團的效果才會較大。
按編 在家的長者除了在家整理家務外,在閒暇時多運動,或與家人多談天,例如:一起玩象棋或桌遊;也可利用出外購物或散步時,與人互動或活動活動筋骨;若察覺自己或是家人有任何異樣,都可與神經內科醫師諮詢做討論,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。

10. 珍惜食物資源,避免放過期
   (2017年2月20日/華人健康網/新聞內容擷取)現代人食物取得便利,許多人大肆採買後卻常常來不及在保存期限內吃完,即使外觀良好,還是基於健康考量而將其丟進垃圾桶;不過,為了減少浪費,世界各國正掀起「搶救剩食」的活動,過期食品照吃不誤。過期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?1.容易腐敗類:若為乳製品、肉品、蛋製品、豆製品、海鮮類等食品,過期就強烈建議不要食用;2.降低營養與風味類:一些水活性較低的食品,像是餅乾、玉米脆片、奶粉、巧克力、泡麵等,過期後的營養素、風味及口感會明顯下降,雖然偶爾幾次吃下肚不至於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危害,但為了避免造成隱性的健康危害,理論上還是建議別食用比較安全。除了注意「保存期限」之外,選購食品與保存時要注意包裝上面的保存期限說明。若未依照說明進行保存,易有變質的疑慮。
按編在採購食物時,注意食物的「保存期限」及「保存期限說明」,也要注意避免採買過量。適當的購買量及正確的保存方式,除了能夠讓食物保鮮外,也能避免食物過剩而造成浪費或食品安全的疑慮。